在外国,它是入侵物种,是生态灾难,甚至影响“房价”。
在中国,它是美味佳肴,全身可入药,甚至要人工种植。
同一种植物,为何在国外和国内的待遇差别如此之大?
谈“虎”色变展开剩余93%虎杖,原是产自东亚的植株,在中国,朝鲜,日本均有分布。
在我国,虎杖主要是在陕西南部,甘肃南部,云贵川地区生长。
虎杖的根茎非常粗壮,但却是空心的。
远远看红绿相间,像是细窄的竹笋一样。
根茎之上,枝繁叶茂,白色似小铃铛的花朵加以点缀。
虎杖之所以被引进欧洲,在欧洲大陆肆意扩张,也源自于它独特的外形。
十九世纪,皇室以及贵族阶级之间也掀起了“东方园艺”的热潮。
虎杖的繁殖速度很快,很快就成为了欧洲庭院设计的宠儿。
伴随着当时的贸易航线,虎杖先后在欧洲的港口城市,内陆落脚。
虎杖的繁殖能力有多强?
虎杖喜欢湿润深厚的土壤,在山坡草地,在山沟河旁,小溪边,田野的路边都能疯狂繁殖。
但是,它也能从厚厚的水泥裂缝中挤出来,肆意的吸收阳光。
零下严寒的天气它不怕,夏日酷暑也难不倒它。
欧洲大陆的气候,简直就是虎杖繁衍的天堂。
从上流贵族的庭院园艺,到无人在意的小山坡,潮湿的河岸上,随处可见虎杖的身影。
然而,欧洲人对虎杖的态度可不似刚引进时那般喜爱。
虎杖被列为了“入侵物种”,欧洲人“谈虎色变”。
英国一对夫妻打算卖房子,银行估值270万。
但勘察者在房子周围发现了虎杖的身影,270万的房子30万都没人要。
卖不出去就算了,这对夫妻每年还要花费巨额清理费清理虎杖。
2014年,英国一男子发现虎杖入侵家园,先是杀妻而后自杀。
2012年,伦敦奥运会,场馆附近的虎杖花费政府7000万英镑。
为了消除虎杖,英国政府也是绞尽脑汁,但总是收效甚微。
随手引进的植物,没想到成了棘手的大问题。
但在大洋的彼岸,虎杖不是唯一一个“闯入者”。
菊芋:美丽的杀手与虎杖同一时期被带到欧洲大陆的,还有菊芋。
菊芋是学名,中国老百姓更习惯叫它洋姜、洋生姜。
这是因为它的果实外形像生姜一样。
又因为是外来物种,所以大家叫它“洋”姜。
学名之所以叫菊芋,是因为它的花朵像菊花,像向日葵,金黄灿烂。
它属于菊科,向日葵属。
原产自北美,后来传到了欧洲,中国,日本和印度等地。
十八世纪末期,欧洲处于博物学的黄金时期。
欧洲大陆的探险家和植物学家全世界探访,收集植物标本。
在这场收集运动中,菊芋没有找到了新的家。
然而,学者的随手一带,菊芋竟成了欧洲大陆的入侵者。
菊芋的根系十分发达,在地下盘根交错,如同蜘蛛网一样密布。
它对生长环境没有太大的要求。
适宜各种土壤,不管是贫瘠的土地,还是盐碱沙地。
它不仅耐干旱,还能忍受长期的积水。
关键是,它的繁殖能力特别强。
随便往地里埋一块根茎,就算是零下30度的冻土层内也能安全过冬。
等到来年春暖花开,它肆意吸收土地的养分,沐浴阳光。
秋天开花,一整片金黄,似是收获的景象。
深秋,大地呈现衰败的景象,遍地枯枝落叶,菊芋却在地上长满了果实。
随便挖开,洋姜夹杂着芳香的泥土被连根拔起,足足有十几斤重。
每个块茎上都有许多芽眼。
如果这些块茎被遗忘到土里,来年绝对会萌发成植株,长出更多的洋姜。
在西方,洋姜被视为“入侵物种”,每年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以及人力去铲除。
西方各国习惯于用工程化思维处理洋姜,总想着要彻底“铲除异己”。
频繁的机械清除,极具对抗性,效果却适得其反。
机械清除反倒会刺激这些植物的生长,就像是做了一个免费的“繁殖服务”。
不仅如此,这些清除方法还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系统并且产生了新的生态问题。
然而,在西方苦苦研究对抗菊芋和虎杖的消除之法时,中国人却将这两个东西端上了餐桌。
不仅有着多种使用方法,甚至到了要靠人工养殖才能供得上使用的地步。
中国人的心头爱任何入侵物种都难不住中国食客的嘴。
菊芋在西方被嫌弃,在中国可是难得的美食。
中国人民几千年积攒的美食经验,用在小小的洋姜身上绰绰有余。
不管是简单的凉拌,还是炒菜,又或者是煲汤,腌制成酱菜。
从简单到复杂的烹饪手法,洋姜被做出了多种花样。
洋姜高产,在缺衣少粮的年代,洋姜可是功臣,是能救命的粮食。
江南地区,洋姜可谓是“物尽其用”。
春天采摘嫩芽制成咸菜,花朵能泡茶,秋冬姐姐挖出块茎储存过冬。
洋姜不仅解决了老百姓的温饱问题,还根据南北差异被衍生出了许多不同的吃法。
北方人习惯腌制,炒食,南方人则更偏爱煮汤,甚至将洋姜制成了独特的发酵食品。
洋姜的块茎富含氨基酸,维生素,菊糖,是提取聚果的最佳原料。
洋姜可以作为制作乳制品,乳酸菌饮料,糖果,饼干,果冻、冷饮等多种食品。
虎杖,在云贵川地区特别受欢迎,有人叫他酸汤杆。
就像是吃甘蔗一样,去山坡上砍一截,剥开表皮就可以吃,味道酸酸的。
除了生吃,虎杖还可以凉拌,可以炒着吃。
虎杖富含维生素C,它的嫩叶和嫩茎都是可以食用的。
虎杖的叶子晒开之后,可以做成香烟。
家里喂家禽或者牲畜的,可以打一些虎杖回去喂小动物。
不仅能当饲料,还能当兽药使用。
虎杖的根茎和根是中药材,能活血化瘀,清热解毒,跌打损伤,水火烫伤。
在中国,虎杖已经成了重要的产业,经济效益十分客观。
亩产5吨,甚至9吨,可获得上万元的利润。
有人会问:既然洋姜和虎杖这么好吃,外国人怎么就没发现呢?
外国人的饮食习惯和中国有着巨大的差异,就算是知道了这些烹饪方法,也不见得能接受。
虎杖和洋姜在中国都可作为中药材入药,外国人不懂这些才会将他们视为天敌。
结语人与自然应是和谐共生的关系,而不是一味地铲除。
虎杖和洋姜可以改良土壤,预防水土流失;又能成为餐桌美食,又能入药,应该算是宝贝。
如果西方人能发掘出洋姜和虎杖的优点,就不会像今天这样对他们敬而远之了。
发布于:江苏省